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南通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适合设施草莓生长,目前全市种植面积近4万亩。一颗颗小草莓,从零星种植发展到规模种植,从单一销售模式到形成集乡村旅游采摘、电商销售于一体的草莓产业链,不仅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相关资料图)
全市种植面积近4万亩
春暖花开,正是草莓采摘旺季,在我市各县(市、区),一座座草莓大棚鳞次栉比。掀开卷帘,阵阵果香沁人心脾,层层叠叠的蔓叶之下,一颗颗草莓如同宝石般点缀其间,令人垂涎欲滴。
草莓有着“水果皇后”的美誉,目前草莓已成为我国设施园艺的高效主栽品种,是我省冬季上市的唯一地产时令果品。
据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玉娟介绍,南通十分适合设施草莓生长,近几年,种植草莓的农户、种植大户逐年增加,草莓种植已经从零星种植发展为规模化种植。种植以大棚栽培为主,品种包括“红颊”“章姬”“淡雪”“雪兔”等,其中“红颊”草莓已成为我市主栽品种之一。目前全市种植面积近4万亩,主要以海门为主,其中海门区四甲镇、常乐镇、海门街道、余东镇、三星镇、悦来镇等地均建有一定规模集中连片的草莓生产基地,草莓鲜果深受上海、北京、天津及苏锡常等地区消费者青睐。
“草莓种植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制约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也不容忽视。”李玉娟说,由于缺乏专业的草莓秧苗繁殖基地,大多由农民自繁自育,反复留种,致使品种退化严重,病虫害容易传播蔓延,种植成活率低或病害重,影响了草莓产量与品质。草莓种植以简易设施栽培为主,导致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大棚土壤经过多年种植后产生了连作障碍,土壤板结、酸化和盐渍化等问题较为突出,连作田块枯萎病、根腐病、炭疽病等危害加重,造成死苗断垄、僵苗不发现象时有发生。“大多是农户分散经营,重生产轻市场,不关注草莓品牌打造,注册商标积极性不高,使得南通草莓在省内外品牌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用科技力量赋能“莓”好
来到海门区悦来镇普新村的全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草莓轻简化栽培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海门区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大棚里一排排长在“高架”上的草莓蔚为壮观。
与以往种植方式不同,这里的草莓不是长在地垄中,而是生长在“半空中”,形成了一片“绿植空中长廊”。只见架子高度均为一米,架子外侧和地上都包裹着黑色的塑料膜,架子内铺设着泥土和一定配比的基质,还放置了水肥一体化设施,一株株草莓生长旺盛,果实挂满枝头。
“这是一种轻量化的种植模式,与传统的草莓种植模式相比,既能节省工作量,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江苏金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技术员钱婷婷穿梭在一排排高架中间,无需弯腰,就能轻松观察草莓的长势。她告诉记者,由于高架的透光和通风条件优于地面,草莓的口感、品质也更为上乘。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海门区蔬菜生产技术指导站联合在海门建立了海门区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江苏现代农业(草莓)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开展草莓新品种及新技术的区域示范展示和乡镇推广。针对草莓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项目组开展院、所、站的协同推广,就草莓轻简化栽培技术模式、壮苗繁育技术、土壤连作障碍克服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抗病优质新品种选育等研发与应用推广。
上个月,农业重大技术(草莓轻简化栽培)协同推广计划项目培训观摩会在海门召开,省草莓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草莓协会会长赵密珍为草莓种植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代表开展了“当前草莓生产管理要点”主题培训,根据当前植物生长及温度情况,提出了降低棚温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为莓农们提供建议。
做优做强草莓全产业链
走进海安霞山家庭农场草莓大棚,一颗颗草莓长势喜人,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特有的莓果香气。在今年第十届江苏“紫金杯”优质草莓评比中,霞山家庭农场的草莓再获金奖,这也是连续第三次获得省级金奖。近年来,霞山草莓采摘园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区位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近郊游”模式。
刚刚过去的周末,海门区常乐镇官公河村的海门(草莓)种植示范基地,前来釆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专门带着孩子来的,不仅能尝到新鲜的草莓,还能让孩子亲近自然。”游客张慧蓉用手机拍了不少照片。
“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蔬果采摘为主,集垂钓、游园、亲子游、采风、露营等为一体的农家乐型生态果园,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入社,年综合收入超700万元。”江苏金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中华说。
“这种白色草莓,叫粉玉,您别看它样子像没长熟的,吃了它第一口很甜,第二口有奶香味……”海门区四甲镇头桥村新农人网红陈佳佳忙着通过直播为草莓带货。“我家共种植11亩草莓,现在的销售模式是抖音、小红书直播带货,现摘现发。今年我要成立一个直播团队,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把家乡的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尽管我们的草莓一直不愁卖,但不能光着眼于鲜果市场,还要往更长远的方向看。”南通泉氏水果种植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希峰在海门有3个草莓种植基地。“要让草莓产业实现更高产值,必须发展草莓深加工,延伸草莓产业链,提升亩均效益,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做大做强草莓产业,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小草莓,大产业。近年来,李玉娟一直在思考草莓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她认为,面对市场新需求,如果草莓仅以单一鲜果致富,未免有些“势单力薄”,更需要形成种苗生产和鲜果销售、采摘、乡村旅游、电商销售、产品深加工等全产业链,让草莓真正成为南通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记者 卢兆欣 唐佳美
[编辑:张檬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