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杨新宇)“村小里就几个学生,几个老师了,娃娃上学怎么办。”今年开学以来,这是巫山农村老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4月20日,记者探访三溪乡木耳教学点,实地查看教学点的教学情况,发现这里的学生不但精神面貌乐观向上,学习成绩也跟小学的学生不相上下。
图为重庆巫山三溪乡木耳教学点。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的学生来自木耳村的边边角角,教学点共30名学生,再加上7名老师,不到40人组成了一座小小的学校,为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上学读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记者从教学点负责人处了解到,木耳教学点一共7个年级,学生最多的五年级有7名学生,最少的四年级只有两名学生。这给老师的授课带来极大的不便,传统的稻田式座次已不适合,教学内容无法安排的同时也拉开了师徒距离。
面对这一难点,木耳教学点在征得上级同意的情况下,勇于创新,率先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大胆启用马蹄式座次或者圆桌座谈式,在空间、心灵上和孩子拉近距离,俯下身子,放下位子,保持家人、师徒的无隔阂无疏远的先生与弟子的关系,教学质量取得显著提高。
“在圆桌形式上课的时候,提问时可以更加的方便,小组讨论的时候也更加的有趣,在冬天冷的时候还可以烤火。”木耳教学点五年级学生汪俊屹说。
据了解,木耳教学点地处高海拔地区,冬天刺骨的寒风和极低的温度对这些孩子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将圆桌下加上烤火炉,提升课堂环境,对教学质量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除了“圆桌”课堂,木耳教学点还采用了“双师”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点的课堂通过视频连线的方法,跟县里其他小学的优质课堂有效连接起来,让教学点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名师课堂,对维护教育公平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