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禾
“看夜间门诊的患者,请及时关注屏幕上的叫号。”每天17时之后,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楼内就会响起这样的提示音,虽然已经到了平时的下班时间,但门诊楼里依然还有很多患者在等待就诊。北京协和医院已有28个科室提供夜间门诊服务,以方便患者错峰就医。
【资料图】
当前,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江西等地都在推进夜间门诊建设,越来越多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陆续推出夜间门诊,这些医疗机构通过调整医疗资源,延长就诊时间,满足患者的多元需求。
那么,夜间门诊的开设情况如何?夜间门诊应该如何平衡人力、医疗设备等资源?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全国多家医院已开设夜间门诊
《北京市医疗机构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管理规范》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晚间、周末、节假日开设知名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
其实,夜间门诊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北京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2004年起就开设了夜间门诊,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自2020年8月也开设了夜间门诊。两个院区开放夜间门诊的科室包含脊柱外科、创伤骨科、手外科、运动医学科等。此外,还有一些需求量较大的综合科室,如消化内科、小儿内科、皮肤科、普外科、烧伤科等。
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部主任助理赵海涛说,夜间门诊的开设受到了上班族的好评。上班族纷纷表示,终于可以上班看病两不误,不用请假误工了。
今年5月4日起,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正式推出了夜间门诊,共有7个热门科室提供服务。“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双休日就诊患者多,尤其是皮肤科、妇科、眼科等科室,年轻患者居多。此外,不少患者工作日比较忙,没时间看病,不得不将就诊需求攒到双休日。”嘉定区中医医院副院长金伟国说,正是基于这些背景,医院考虑把晚上的时间用起来。
“随着夜间门诊的推出,我们也希望打破一些患者固有的就诊观念。比如在晚上,稍微有个头疼脑热,不要直接冲到急诊去。”金伟国表示,夜间门诊不仅便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急诊的压力,以便将急诊这条“生命通道”留给更有需要的患者。
服务患者的同时需平衡压力和成本
开设夜间门诊,虽然能分流医院日常门诊的就诊压力,解决上班族、学生群体等的就医需求,但在夜间提供不亚于白天的医疗服务,不仅医生、护士要延长工作时间,检验科室、药房、后勤服务,以及人工挂号、收费窗口等岗位也需要及时跟进,无形中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
那么,医院该如何在更好地服务患者的同时,平衡各方面的压力和成本?
夜间门诊可以分流日间就诊压力,减少日间门诊拥挤情况,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同时,是对医院现有场地、医疗资源的“双倍”利用。
“为满足不同患者的就诊需求,我们医院设立夜间门诊,通过‘时间换空间’尽可能分流病人,减少人群聚集,同时为患者提供便捷、安全、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林剑说,医院在开设夜间门诊的同时,配套开设常规化验、B超、CT等检查项目,使患者的常规化验检查尽量在当日夜间完成,体现了患者“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
“开设夜间门诊确实会给医务人员带来更长的工作时间,但我院不强求医务人员参加夜间门诊工作,医务人员在合理安排自己工作时间的基础上,以自愿的方式报名参加夜间门诊工作,医院方面会尽量在绩效方面给予相应补偿。”林剑说,夜间门诊种类是根据患者诊疗需求情况来开设和调整的,因此并非所有专科每个晚上均有开放。林剑建议有就诊需求的患者及时关注医院的微信公众号等,以免跑空。
为了节约运营成本,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还重新规划了就诊路线,将眼科、五官科、中医内科、皮肤科、妇科诊室统归在博乐路院区大楼三楼,针灸科、推拿科诊室设置在启良路门诊部一楼,这样一来,各检查项目、后勤、安保等保障也相对集中,方便了患者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