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清晨。花开。鸟鸣。城市已经苏醒。从小到大来过好多次南京,但这次是我第一次以出差的由头跟随陆老师一行人来考察公司的标杆项目。陆老师是上海隧道“王牌”摄影师。他1984年进入上海隧道,1999年因热爱摄影从工程一线转到企业宣传部门,从事摄影摄像,一待便是24年。
我按照约定的时间,下楼与大伙碰头。陆老师过五十岁了,看起来不像,气色非常好。他在工作时会戴上一副方形的黑边眼镜,透过镜片能看到陆老师的眼睛,眼眸明亮,透着和善与精神。与人说话时,他的眼神总带着真诚认真地看着对方,让人觉得是个极好的倾听者。他身着衬衫配了一件蓝色格子外套,衬衫干练地系进裤子里,我心里调侃自己一个90后的精气神还不如陆老师好哩。
到达工地后,陆老师仔细观察着接收井的结构和细节,记录着每处材料的堆放和每道焊接的接缝,将他头脑中提前对照片的构图及需要拍摄的地点一一交代给我。
“陆老师,我来帮您背这个包吧。”
“没事,这个包很重我自己来吧。”
随后陆老师将装满摄影设备的包背在肩上,转身投入到拍摄工作中。摄影包压迫着他的双肩,他犹如一棵葱茏的树木,默默地承担着岁月的重量。拍完井下的工作内容,陆老师主动提出要单独到其他地方取景。再见面已经是半小时后,汗水铺在额头上,肩带连带着摄影包的重量印进他的肉里,留下的痕迹像是他职业的烙印。陆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对摄影精益求精的人,用镜头诠释了自己对工作的敬业和坚持。摄影不仅仅是他的工作,更是他平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有了爱好,便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之外,开辟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
“你们看,这是我三十年前拍摄的一组黑白胶片……”我抬起头,午休时的陆老师正向我们展示自己花费三年时间拍摄的照片。他向我们介绍,当时拍摄这个黑白胶片系列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摄影技术,锻炼自己的“眼力”。那时候一个星期才休息一天,他依然凌晨就赶去茶馆提前将设备和画面架构好,只为拍到一张完美的照片,有时一坐就是一上午。那时候胶卷的售价不菲,但对于陆老师来说,热爱是不会因为这些而降温的,追求着自己喜欢的一切,是一件很幸福、很热烈的事情。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张河道风景的照片,只见河面如镜,远处起了雾,好似一层轻柔的纱。那一刻我仿佛就在那条正在行驶的小船上,小船激起层层涟漪,向两岸悠悠地荡漾开去。我扭头看着两岸缓缓倒退的深褐木板的老房子,像一幅色调暗沉的画,浓郁的水乡景色尽收眼底。这组照片中有的老人用混沌的眼神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有的老人从半掩的古老木门中向外张望,一帧一画尽显岁月的痕迹。
岁月的河流悄悄流淌,镜头也记录着时光的印记。陆老师就是这样一步步用相机、用技艺、用热忱记录着。
快要沉落的夕阳,将天空映照得绯红,我们追随晚霞踏上了回程的路途。回去的路上陆老师已经将照片导入到手机中,复盘今天所拍摄的内容以及整理处理一些照片。我也默默放下了手机,细嚼这场特别的南京之旅。(姜雨嫣)